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近日,部分车主对小米首款智能电动轿跑SU7 Ultra的车辆功能提出改进建议。针对用户集中反馈的车辆性能及配置问题,5月7日晚,小米汽车通过《关于SU7 Ultra功能优化的说明》正式回应近期争议,并针对用户关注的“赛道模式解锁机制与”“碳纤维前舱盖效能”问题发布致歉声明,并提出三项补救措施。这是小米汽车自2月底发布SU7 Ultra以来首次遭遇大规模用户质疑。
用户争议焦点:
1.动力性能解锁机制风波 多名车主反映,4月30日推出的1.7.0版本车机系统中,SU7 Ultra峰值马力从标称的1548匹限制至900匹,需在指定赛道完成圈速挑战方可解锁全部性能。对此,小米汽车承认新增的“排位模式”触发条件设置欠妥,目前已暂停全球范围内的OTA推送,并为已升级用户成立专项技术组,承诺6月底前通过新版系统恢复完整动力输出。 2.空气动力学组件效能存疑 首批交付的SU7 Ultra碳纤维前舱盖(选装价3.2万元)遭用户实测质疑。网络流传的多组测试视频显示,其宣称的“双风道导流”功能在120km/h时速下未能产生预期气流效果。小米技术团队解释称,该设计主要承担前舱散热辅助功能,空气动力学优化占比约30%,但坦承“产品说明存在表述偏差”。 针对价值3.2万元的碳纤维前舱盖组件,小米技术部门作出详细说明:该部件主要承担散热系统优化功能,空气动力学提升效果约占整体设计的30%。对于部分用户提出的实测效果疑问,官方确认产品说明存在表述不够精准的情况。
为提升用户体验,小米推出灵活调整方案: 硬件改配窗口:未交付订单可在5月9-10日期间申请将碳纤维组件更换为标准铝制件。 双重补偿机制:所有选装碳纤维组件用户(截至5月10日锁单)获赠2万小米积分(约等价2000元生态产品);已提车用户额外享受终身免费基础保养。 功能开发承诺:建立用户共创委员会,重大版本更新前增设公示期。 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功能复杂度提升,车企与用户的互动模式正在发生转变。如何平衡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课题。此次事件反映出智能电动车企在性能标定与用户体验间需建立更透明沟通机制,小米汽车的主动回应也反映出智能车企的责任与担当。 (cr:网络)
|